Wednesday, January 16, 2019

下一站天后

寫這篇文章,預了給人家說我是打手,就當我是打手好了。是緣上星期六無線頒了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給我目前最喜愛的女歌手Hana菊梓喬,之後各大小專欄作家論壇網民紛紛撰文批評,看得最多的是「誰是菊梓喬?」其次是「怎能和梅艷芳比較?」還有「她在其他頒獎禮沒有獎」我姑且逐一回應。
不知何時開始,人們開始以無知為榮?「忘記我自己」一碟曾登上唱片銷量榜冠軍,如果真心有留意香港樂壇,總會聽過碟中作品吧?
我要承認我很喜歡梅姐多首作品,而她天后之名實至名歸,但大家要明白她當紅那個年代大眾娛樂不及今天的多,電視台影響力亦大得多,如果說Hana深受無線力捧,靠劇集歌上位,其實大家又記得梅姐當年也是一樣?其唱片公司華星和Hana所屬的星夢一樣是無線之附屬唱片公司,梅姐第一首作品「心債」就是電視劇主題曲,其後大紅作品「赤的疑惑」「交出我的心」「飛躍舞台」等皆是(Hana第一兩首派台歌反而不是)。以歌論歌,Hana首兩張唱片18首歌沒有一首我不喜歡;反而梅姐的作品當中有部份我是一聽必轉台的。客觀地說,梅姐出道三年首奪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時,她已唱過「似水流年」及「夢伴」這些經典中的經典級數作品,得獎的「含金量」無可否認是高的,不過我相信當時也有人會說她江湖地位不夠吧。
最後想講講其他頒獎禮的認受性(BTW,新城頒獎禮Hana有一曲得獎),近年叱咤算是比較有代表性,不過也有網民數這個獎(及商台)多年以來的「罪狀」。其中我最想講的是商台95年的(中文)原創歌運動,連中文歌壇泰山北斗黃霑叔也曾作出以下評價:
需求忽然增加,求過於供,水準就會低降。香港市場狹小,創作人才本來就不多,市面上忽然每年需要,多於平時一兩倍,歌曲水準自然難以保持。其實,創作是不需要鼓勵的。有創作天賦的人,自然有不能遏止的創作衝動,非滿足了之後不會停下來。作品量多,很可能,質就降低。在短期效果看,市場需要,忽然激增,創作人自然收入頓升。但作品多了而水準下降,時日一長,就會變成惡性循環,令顧客停止享用不夠水平產品。以今天的香港市場狀況,回顧當天,本文作者敢說,95、96 年商台的「原創歌運動」,頗有椻苗助長之嫌,後果接近「好心作壞事」。
無論怎樣,作為一個樂迷及業餘獨立音樂人,好的音樂我一定繼續支持,不會受來自那間唱片公司影響。